“怎么又不行啊!” 小李把鼠标摔在桌上,屏幕上 “审核未通过” 的字眼刺眼得很。为了给公司创始人改百度百科,他熬了三个晚上,改了六遍,结果还是栽了。其实啊,改百科失败的人里,十个有九个都在重复犯着同样的错,不是平台太严,是你没避开那些 “隐形陷阱”。
第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错,是 “把百科当朋友圈”。做美妆博主的小周,想在百科里写 “粉丝都夸我选品眼光绝”,结果被批 “主观评价过多”。她还委屈呢:“这是实话啊!” 可百科要的不是 “大家觉得”,而是 “发生了什么”。后来她改成 “2024 年直播选品复购率达 68%,相关数据被《电商报》报道”,附上报道链接,立马就过了。
别在百科里写感受、发感慨,更别加 “超厉害”“超受欢迎” 这类词。你得像记流水账一样,只说事实和数据,剩下的让读者自己判断。
第二个坑是 “参考资料乱凑数”。开餐馆的王老板想加 “2023 年获评本地十大必吃餐厅”,就把大众点评的截图传上去了,审核员直接打回:“非权威来源”。后来他找到了当地商务局发布的公示名单,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他家店名,这才顺利通过。
不是所有资料都能叫 “参考资料”。政府官网、权威媒体、行业协会这些地方的信息才管用,像什么小红书笔记、大众点评评论,就算说得再好听,百科也不认。
第三个错,很多人到现在还在犯 ——“把公司的成就安在个人头上”。张总公司上市了,他想在自己的百科里写 “成功带领公司上市”,结果被拒,理由是 “个人与事件关联不明确”。后来补充了 “担任董事长期间,主导上市筹备工作,主持召开 32 次专项会议推进相关事宜”,再附上董事会会议记录和财经媒体对他的专访,这才通过。
公司牛不代表你牛,百科要的是你在事件里具体做了啥。别光说 “公司怎么样”,得说清 “你干了什么”,不然审核员哪知道这事跟你有关系?
第四个容易踩的雷是 “格式乱七八糟”。退休教师刘阿姨想给老伴改百科,把 “工作经历” 写成 “1980 年在厂里当工人,后来升了班长,大家都很服他”,结果被批 “格式不规范”。后来照着其他工程师的百科改,写成 “1980 年 – 1995 年,任职于 XX 工厂,历任工人、班长,负责 XX 生产线管理”,一下子就过了。
百科有自己的 “写作模板”,学历、工作经历、获奖情况都有固定的写法。别像写记叙文似的随意发挥,找几个同类人物的百科照着抄格式,准没错。
第五个错最让人无奈,就是 “修改说明太敷衍”。程序员小赵改完百科,在修改说明里就写了 “改了点内容”,结果审核员看都没细看就拒了。后来他写成 “补充 2024 年获 XX 技术创新奖,参考资料为 XX 科技网报道(链接附后),修改位置在‘获奖经历’部分第 3 行”,审核员一眼就看明白,很快就通过了。
别小看修改说明,这是你跟审核员的 “沟通桥梁”。你得说清改了啥、为啥改、证据在哪,让人家一目了然,谁有空猜你改了啥呀?
上周帮一位医生改百科,他前几次失败都是因为 “写得太专业”。原来他写 “擅长治疗复杂心律失常”,审核员说 “表述模糊”。后来改成 “2023 年完成 32 例复杂心律失常手术,成功率 96.8%,相关案例被《医学前沿》期刊收录”,附上期刊原文,当天就通过了。
记住,百科不是给同行看的,得让普通人都能看懂。少用专业术语,多摆数据、说案例,审核员才容易判断你说的是真是假。
编辑有话说
改人物百度百科,其实就是跟审核员 “讲道理”—— 用事实当论据,用权威资料当证据,用规范格式当条理。别总想着走捷径,也别抱怨平台严,那些一次就过的人,不过是比你多花了点心思避坑而已。下次修改前,先对照着看看有没有犯上面这些错,改对了,通过率肯定高很多。你改百科时还遇到过哪些奇葩问题?评论区说说,大家一起想办法!
原创文章,作者:yajj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ajje.com/baike/143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