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两点盯着百度百科的 “审核未通过” 提示,手里的咖啡早就凉透了 —— 谁没经历过这种崩溃?花了 3 天整理的资料,熬了两个通宵写的内容,就因为一句 “来源不可靠” 打回原形,换谁不心疼那点时间和精力?
说真的,修改人物百度百科这事,看着简单,里面的门道可太多了。上周有个做自媒体的姑娘找我,说想把 “年度优秀创作者” 的头衔加上去,提交了自己的获奖截图和粉丝感谢信,结果被拒得明明白白。“凭什么别人能加,我就不行?” 她带着哭腔问的这句话,估计很多人都在心里吼过。
不是平台针对谁,是你踩了 “来源不硬” 的坑啊!百度百科认的 “硬通货”,是新华网、人民网这种官媒报道,是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的红头文件,是 ISBN 书号的正规出版物。你拿公众号推文、朋友圈截图当证据,就像拿着超市小票去银行贷款,谁信啊?
更坑的是 “吹过头” 的毛病。有位开设计工作室的老板,非要在百科里写 “国内顶级设计师”,结果被审核员批注 “存在主观夸大”。后来改成 “2023 年获省级设计大赛金奖”,附上大赛官网公示链接,第二天就过了。记住,百科要的是 “发生了什么”,不是 “你觉得自己多牛”。
格式混乱简直是送命题。见过把 “教育经历” 写成 “我在 XX 大学读了 4 年书,特别开心” 的,也见过在正文里加表情包的,这哪是改百科,分明是写日记!百科有固定的模板:学历要写 “XX 年 – XX 年 就读于 XX 学校 XX 专业”,工作经历得标清 “起止时间 + 单位 + 职务”,连标点都得用全角符号,规规矩矩才能让审核员多看一眼。
还有人栽在 “时效性” 上。去年帮一位医生改百科,他想加 “2024 年获评市优秀医师”,但提交时只附了医院内部的表彰大会照片。我让他补充了市卫健委官网的公示文件,上面有明确的发布日期和盖章,立马就通过了。百科不认 “过去时” 的模糊信息,新内容必须有最近的权威记录撑腰。
最可惜的是 “漏细节”。有位大学老师改职称信息,只写了 “教授”,没附任职文件,审核没通过;补充了学校人事处的聘任通知,上面写清了 “2023 年 6 月起任教授”,才总算改成功。别觉得 “大家都知道” 就不用写,百科要的是 “铁证如山”,哪怕是个小职务,也得有白纸黑字的证明。
其实普通人改百科没那么复杂。邻居张阿姨想改老伴的去世日期,就凭户口本注销页的照片,三天就通过了;表妹更正学历,上传了学信网截图和毕业证,一次就过。关键是别耍小聪明,别想着 “差不多就行”,你对信息认真,审核员才会对你宽容。
编辑有话说:改人物百度百科就像参加考试,摸清考点(审核规则)、带齐证件(权威资料)、写对格式(规范表述),才能拿高分。要是实在没头绪,打开三个同类人物的百科页面,对着学格式、学措辞,保准比自己瞎琢磨强。记住,百科不是个人秀场,是公共信息平台,真实和严谨,才是最快的通关密码。你改百科时踩过哪些坑?评论区聊聊,让更多人少走弯路!
原创文章,作者:yajje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yajje.com/baike/14368.html